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我國迅速崛起,其中威馬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一員,以其獨特的設計和先進的技術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在這輝煌的背后,卻隱藏著一起知識產權爭議的漩渦,那就是威馬股份與吉利控股之間的訴訟。
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控股”)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將威馬汽車告上法庭,索賠21億元,這起訴訟源于大量員工跳槽引發的新能源汽車底盤技術秘密侵權糾紛,經過幾年的審理,更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近日公布了這起案件的終審結果,威馬汽車被判賠償吉利控股6.4億余元,創我國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判賠數額歷史新高。
據了解,吉利控股下屬的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近40名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先后離職赴威馬汽車及其關聯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離職后即入職,威馬汽車利用在原單位接觸、掌握的有關新能源汽車底盤應用技術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盤零部件圖紙及數模承載的技術信息申請了12件實用新型專利。
這起案件的背后,反映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惜采取不正當手段挖取競爭對手的技術人才和資源;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尚不完善,使得侵權行為難以得到有效遏制。
此次判決結果的出爐,無疑對威馬汽車造成了巨大的打擊,6.4億元的賠償金對威馬汽車來說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此次敗訴也使得威馬汽車在市場中的聲譽受損,進一步加劇了其經營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在此次訴訟過程中,已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威馬汽車負債高達203.67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威馬汽車于去年10月10日主動申請破產重整,在面臨巨額賠償金和債務壓力的情況下,威馬汽車能否成功走出困境,仍是一個未知數。
此次威馬股份與吉利控股的知識產權爭議,不僅是一起商業糾紛,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次警示,在今后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尊重他人的智慧成果,共同維護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威馬股份與威馬汽車的知識產權爭議,讓我們看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知識產權保護挑戰,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應以此為鑒,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而對于威馬汽車來說,如何應對此次訴訟帶來的負面影響,走出困境,將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